提高首位度,南京发展必答题

南京焦点发布 2018-03-24 08:15:5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我省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言提升南京首位度。进入发展新阶段,省际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城市间的竞争。南京的发展在全省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首位度高不高、集聚力强不强,不仅事关南京未来,对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将产生举

配图:通讯员 小 凡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 丹摄

新华观察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我省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言提升南京首位度。进入发展新阶段,省际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城市间的竞争。南京的发展在全省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首位度高不高、集聚力强不强,不仅事关南京未来,对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高首位度,正是南京必须答好的必答题。早在2016年12月,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南京市工作,对南京提出要求,摆在首位的即是要求南京努力建成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增强省内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力、吸引力,提高发展能级、发挥更大作用。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多次表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首位度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改写“群山无峰”靠首位城市

今年以来,南京各区各板块陆续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多个区域当年投资额高达千亿元以上。南京重大项目建设延续近年来的喜人势头,在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叶南客看来,这是市场在为南京投票,于无形中拉升南京未来的城市首位度。

他认为,要在国家发展的格局与视野中考量南京的首位度。随着南京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南京作为国家布局中的重要东部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其在国家层面的定位明显上升,作为江苏重要发力点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去年以来,包括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机会和财富将向少数超级城市及特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将更为明显。更多的学者认为,我国正进入城市驱动型发展阶段,区域中心城市及特大型城市被认为较具发展潜能。跑在前面的中心城市,必将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争夺以及政策倾斜等方面占得先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更广区域的发展,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中心城市的竞争,做强省会无疑是重头戏。多个省份已实施强省会战略。浙江提出“杭州兴则全省兴、杭州强则全省强”;安徽实施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战略规划,并将巢湖市和庐江县划入合肥;河南支持郑州获批全国排名前列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施以郑州为中心的省际铁路建设;四川要求省市国企总部落户成都……依靠所在省份的全力支持,这些省会城市开足马力,冲在发展前沿。

“做强省会,不能简单理解为行政指令,强不强应当是市场竞争产生的结果。”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研究员陈柳认为,南京提升首位度,这是尊重经济规律,是全省“一盘棋”统筹考虑下的顺势而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发展要素向综合功能较强的城市聚集,总体看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指标表现不俗。南京去年经济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及增速均居全省排名前列,重大项目数同样全省排名前列,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和南京发展实际相匹配。而在14个GDP万亿级城市中,南京总量虽排第十一位,但去年经济增幅排第四位,比上年前移三位。

去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2018》,南京的可持续竞争力在全球千座城市中排名第79位,在中国大陆城市中仅次于北上广深。叶南客认为,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综合实力看,南京原本就是江苏的首位城市。放眼全国,江苏城市整体实力强,但群山无峰,首位城市南京要有更大担当,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成为体现江苏区域竞争力的强有力的龙头。

提升首位度首要看创新

南京首位度不高,外界普遍认为主要在其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比不上苏州。城市首位度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原本指首位城市和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后来也用于经济规模的比较。而现在的“首位度”内涵更为宽泛,体现产业经济、科技文化、城市功能等城市的软硬实力,反映一座城市对资源的集聚力和对周边的带动力。广州、杭州经济首位度排在全国省会后面,并不妨碍它们成为高首位度城市。南京的经济有待再上新台阶,以形成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坊间一直有呼声,要扩大南京区域范围,以弥补该市南北长、东西窄,市域面积小的局限。在全国省会中,南京地域面积倒数第二,仅比海口大。记者查阅到,2016年南京的地均GDP跻身全国前十,但与排名首位的深圳比,还不到后者的1/4。对南京来说,更为现实、更具意义的突破还是提升单位面积产出效益,追求高质量发展。在追求经济体量和规模扩大的同时,南京更应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万元GDP能耗等质量指标的提升。

去年南京旅游总收入比杭州少800亿元,2015年南京国际旅游人次为58.81万人次,远低于上海的800.16万人次,离杭州、成都、武汉等省会城市也有较大差距。在城市环境、功能设施、管理服务、产业经济、文化旅游上,南京要敢于对标国际,才能走向国际,赢得全球影响力。

南京科教资源仅次于北京、上海,但在长三角25个城市中,南京的专利申请授权量仅排第六位,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历年总数还不到深圳一年的增量。陈柳认为,科技创新比经济规模更能决定城市的未来。今年南京一号文件聚焦建设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配套系列政策,资助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先落户再就业新政。显然,南京把创新和人才作为提升首位度的首要突破点。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认为,提升首位度,南京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政府不能管得太细。要多培育引进各类专业中介,城市建设和治理应更多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一座让人感受到开放包容宜居的城市,更能吸引优质发展要素,从而提升城市影响力。

建设联通世界的重要城市

正在建设的中国新高铁时代,是城市洗牌的重要机遇期。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南京交通首位度,明确“三个转变”,即推动省域综合交通网由“井”字方格网,向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形放射结构转变;推动由全省“多中心”,向“省会南京中心枢纽”转变;推动南京由“单纯侧重接轨上海”,向“主动辐射带动和接轨上海并重”转变。

到2035年,南京将成为联通世界的重要城市,半日内通达国内省会城市、1小时通达长三角省会城市、1.5小时通达省内设区市、1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各城市。

南京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杨涛分析,原先的“井”字形交通网络,强调交通资源均衡分配,缺乏与国家空间战略,产业经济和城镇发展格局紧密结合。事实证明,资源在哪儿,机会就在哪,人流就跟到哪。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吸引力非中小城市所能相提并论,平均用力就是资源利用的不集约、不高效。“米”字形交通网络,意味着南京要从国家的使命和担当,考虑与全国乃至全球各个方向的联通。在上一轮高铁布局中,南京建成五个方向的高铁线,高铁发车数仅次于北京。新一轮高铁规划建设,南京要优先强化北沿江和宁淮边高铁建设,挺进苏中、苏北腹地,同时进一步谋划宁宣黄高铁布局,筹划禄口机场空铁联运,预留预控联系南京与中西部腹地的宁西高铁。

杨涛建议,南京要重视枢纽建设,面向国际布局高铁,并以高铁引领,建设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的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性门户枢纽之城。 

来源 新华日报 记者 颜 芳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