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内外双核”

焦点网友99001092438 2017-09-15 09:12:2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如何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南京有着自身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特别是经济首位度不高。22年来,经济总量长期居于全省第三位,最近几年跃升到第二位,但比排名前列位还有一定差距……”9月13日,在2017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上,南京市市长缪瑞林抛出“如何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等问题,希望大家献计献策。昨天,两位权威专家通过扬子晚报交上了自己的建议。

名词

解释

什么是“城市首位度”?

“城市首位度”是美国学者马克·杰斐逊于1939年提出的一个概念,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较大城市的集中程度,最初主要表达一个国家的城市间人口规模比较,而在我国逐渐演变发展为用GDP来衡量城市首位度。“城市首位度”的概念反映一个城市在特定区域内的强势指数,反映一个城市对资源的集聚力和对周边的带动力,其中,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指标。

记者从有关部门的统计发现,2016年的GDP总量,苏州15475亿元,南京10503亿元,无锡9210亿元。近年来,南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指标快于全省、好于苏南平均,在2016年成为我国第11个闯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如果单以GDP评价城市首位度,南京显然排在苏州之后,但有专家认为,经济规模只是反映城市首位度的一个方面,“首位城市”还应承载更多的国家战略,具备较强的资源集聚力以及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力,这恰恰是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南京的优势所在。

省会

战略

国内省会城市纷纷努力提高“首位度”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致力于提高“首位度”,是我国众多省会城市的选择。

今年2月份,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表示,山东经济实力雄厚,但群山无峰,缺少一个带动力强的核心城市。他建议学习其他城市,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铸就辉煌。

安徽也正在努力把合肥打造成一个强省会:拆分巢湖,让合肥变成滨湖城市,将省府搬迁至滨湖新区,打造一个米字形高铁战略。河南郑州在2016年拿下自贸区的名片,还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贵州、武汉、成都等也在努力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

为什么众多省会城市都在着力提升“首位度”?有关专家指出,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区别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区别,当一个城市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资源配置能力、人才聚集能力、话语权就会呈指数级增长。所以,一个省拥有一个强省会,不简单意味着拥有一个经济数据上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强有力的资源配置中心、一个强有力的话语权,从而在激烈的区域竞赛中赢得更多的资源、政策与人才。

如何提高“首位度”,南京问政于民

记者了解到,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正在努力提升城市首位度,特别是南京成为长三角少有特大城市后,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在2016年12月11日某研究发布的数据报告中,南京成为“新一线城市”中投资价值较高的城市。

江苏省对南京市的发展也十分重视,2016年9月,省委书记李强在南京调研时提出,要优先抓好南京的发展,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和影响力。

随着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战略举措,南京市又提出在扬子江城市群中提升南京首位度的新课题。在前天举行的2017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上,南京市市长缪瑞林表示,南京作为江苏省会,也是国家规划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在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发展中,“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也肩负着辐射带动沿江城市、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发展的重要使命和担当。”

专家

声音

江苏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

错失两次机遇的南京,迎来第三次机遇

“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首先要从观念上突破,不能自我设限,不仅是要在宁镇扬一体化中提升首位度,也要在扬子江城市群和南京都市圈中提升首位度,还要放眼长江中上游,发挥自己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谈到南京作为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时,江苏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强调,“中心”之所以成为中心,通常是因为要素和发展能量向该地区高度集聚,然后逐渐向外围地区扩散,它不是自己跟自己玩,不是自娱自乐,不是自我发展,而是要有辐射、影响、带动和引领其他地区发展的功能,服务全国经济发展战略。

刘志彪指出,对南京一度在长三角地位有点弱的问题,理论界此前流行的解释一是“阴影论”,即南京与上海的距离太近,在与上海的竞争中受上海发展的覆盖;二是“结构论”,即南京周边城市都比较弱,不像上海和杭州那样,周边都是发达城市。刘志彪认为,前一解释把自身落后的原因归结于强者,后一解释则把原因归结为弱者,都没有从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和发生作用的条件去寻找。其实,南京发展此前相对滞后的真正原因,与它没有把握江苏发展的两次重要机遇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名前列次是1984年左右乡镇经济的异军突起;第二次是1992年后迅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两次机遇中,发展竞争客观上偏向于临近上海的苏锡常经济。

刘志彪认为,现在面临的第三次发展机遇是基于创新经济的竞争,依托的是巨大的内需。在这一场新的区域竞争中,很可能扭转南京在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地位,重新崛起“宁镇扬泰”经济增长极,并与苏锡常通一起成为支持整个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的“哑铃型结构”。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创新体系相对健全的南京都市圈,就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拔得头筹。

针对南京新一轮的发展,刘志彪教授建言,从战略思路上,南京要大力推进作为巨型城市区域(mega-city region)的功能建设。巨型城市区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一种新的空间存在形态,它的内部的组织是通过运输连接、要素联系、资源共享和社会文化传承而成的复杂性网络系统,这一网络系统将给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增长增添巨大的动力。

刘志彪教授乐观地预测,根据世界城市群发展和布局的经验,南京完全有可能像美东城市群、东京都市圈那样,以上海为龙头,朝着建设次级全球性城市的目标去努力。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

上海+南京,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内外双核”

作为省会城市,南京在扬子江城市群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认为,扬子江城市群地处长三角高级城市群北翼核心区,考虑到扬子江城市群应从整体上加强与上海的对接,扬子江城市群应规划形成“内外双核”的空间布局,即以南京为扬子江城市群的内核,将其培育成扬子江城市群的核心极,然后扬子江城市群在南京内核的带动下,整体上接受外核——上海的全方位辐射。

南京应该在扬子江城市群中找准定位:“扬子江城市群”较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对外辐射的重要门户。

在产业选择上,成长春教授指出,南京应重点发展与全球城市上海差异化的高端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其它城市则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及其加工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等,成为南京资源支撑和产业配套的发展腹地。

成长春教授详细分析了南京的市情和资源禀赋。他认为,南京有五大优势:一是中心城市功能优势。南京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少有特大城市、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在全省、长三角、全国的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创新资源优势。南京是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员城市,拥有高等院校53所,创新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引领带动扬子江城市群率先建成智慧城市群。三是产业发展优势。南京金融、会展、总部经济等服务业优势较为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可以和扬子江城市群沿线城市在产业链上分工合作、互接互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四是交通枢纽优势。南京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江苏少有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海港和高铁枢纽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可以为城市群提供对外联系的最便捷、较高效通道。五是对外开放优势。南京拥有省内少有的高级江北新区,3个高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同时拥有综合保税区、枢纽经济区等特殊开放平台,有利于带动扬子江城市群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他认为,积极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有利于提升南京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有利于提升南京的区域性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功能;有利于解决南京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运营成本高等“大城市病”问题。

来源:扬子晚报  记者:仇惠栋 黄建国

购房管家一对一免费服务以上热盘 点击查看更多详情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